為推動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平臺建設,提高我國土地資源領域的科技水平,根據自然資源部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和近期土地科技前沿,制訂2019年自然資源部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項目指南。
一、重點資助方向
1、土地全要素自動分類
結合大數據、深度學習等智能化方法,開展土地全要素自動分類研究;開展土地利用變化信息自動化快速提取研究;開展撂荒耕地、設施農用地、災毀耕地遙感監測研究。
2、土地生態信息提取與土地生態風險評價
結合遙感影像和地面調查數據,探討不透水層、城市地表溫度等主要生態指標遙感定量反演的方法與模型,完善與發展生態風險評價指標體系與技術;有針對性地開展土壤侵蝕、石漠化、生物多樣性等土地利用生態風險評價;形成研究區域土地生態信息和生態風險空間分布數據集。
3、生態系統服務權衡與供需
定量評價典型地區生態系統服務的供需空間格局,識別生態系統服務重點區域,探討協調不同類型生態系統服務的權衡策略,以提升生態系統服務能力為目標,制定多情景生態系統服務供需權衡方案,構建生態管控措施。
4、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綜合分析評價
以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為基礎,結合行業相關數據,開展全國和省級土地資源調查監測綜合分析研究。結合土地、林草、水等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基礎和專項成果,提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綜合分析技術方法體系。
二、資助項目數量、額度、要求
2019年擬資助4~6個開放研究項目,資助額度為5~8萬元人民幣。要求申請人以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為第一單位發表核心期刊或SCI文章一篇。申請研究項目的期限一般為一年半至兩年。
三、項目的申請和審批
申請者依據當年發布的申請指南所確定的資助范圍,撰寫《自然資源部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項目申請書》(見附件)(以下簡稱“申請書”),向本實驗室提出申請。《申請書》須經所在單位簽署具體意見,加蓋公章后報送本實驗室。
四、申報時限和報送地點
《申請書》提交的截止時間為2019年3月1日,逾期不予受理。《申請書》經實驗室初審后,提交自然資源部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進行評審。
五、項目管理
1. 項目申請者在接到批準資助通知后,應按批準金額、研究年限和評審意見,完善申請書,并簽訂合同,報本實驗室核準后開展工作。
2. 研究者在項目執行中,有義務在規定的時間內,向本實驗室匯報項目進展;項目結束時,向本實驗室提交項目結題報告和發表的學術論文、申請的發明專利、軟件、硬件及其他研究成果,并向學術委員會報告。
3. 凡屬本實驗室資助項目,其發表論文和研究成果須注明該項目得到“自然資源部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項目的資助”。第一作者第一單位需標注為“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自然資源部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
聯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冠英園西區37號
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自然資源部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
郵政編碼:100035
聯 系 人:呂春艷
自然資源部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
2019年01月02日